
市售包裝食品玲瑯滿目、推陳出新,提供我們在飲食上另一個便利、多元的選擇。
在台灣,包裝食品受到《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以下簡稱食安法)的規範,規定食品及食品原料之容器或外包裝,須有明顯的食品標示,標示事項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列出:
•品名。
•內容物名稱;其為二種以上混合物時,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分別標示之。
•淨重、容量或數量。
•食品添加物名稱;其為二種以上混合物時,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分別標示之。
•製造廠商或國內負責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國內通過農產品生產驗證者,應標示可追溯之來源;有中央農業主管機關公告之生產系統者,應標示生產
系統。
•原產地(國)。
•有效日期。
•營養標示。
•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
•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事項。
在營養標示的表格,須標示出該包裝食品之:
•每一份量有幾公克(或毫升)
•該包裝含幾份
•每份、每100公克(或毫升)或每日參考值百分比
•熱量(大卡)、蛋白質(公克)、脂肪(公克)、飽和脂肪(公克)、反式脂肪(公克)、碳水化合物(公克)、糖(公克)、鈉(毫克)之含量。
•營養宣稱或廠商自願標示之其他營養素含量。
註:上述「碳水化合物」即醣類,指「總碳水化合物」。
「糖」為單醣與雙醣之總和,包含在「碳水化合物」之中。
不過,目前台灣的營養標示不像美國營養標示之規定須列出含有多少公克的「添加糖(Added Sugars)」,因此無法明確區分出該包裝食品中,食品原料本身的含糖量與額外添加的糖量各是多少?
另外,常有民眾詢問:明明包裝上寫「無加糖」,為什麼營養標示的表格中還是有「糖」呢?難道是廠商標示不實嗎?
如果在食品標示的成分中,沒有看到果糖、葡萄糖、砂糖、蔗糖、麥芽糖...等糖類名稱,就表示該食品沒有額外添加糖,因此該食品包裝營養標示中的「糖」是食品原料本身所含的糖喔!
以圖片中這瓶果汁為例:
•成分有什麼?
→成分為水、蔗糖、濃縮柳橙汁。
依食安法之規範可以知道這瓶果汁中,含量最多的是水,蔗糖次之,濃縮柳橙汁的量是最少的。
•喝完一瓶果汁喝了多少醣?
→從營養標示表格中可以得知這瓶果汁「每份」含有碳水化合物(醣類)23.2公克,本包裝「含2份」,所以這瓶果汁含醣量=23.2×2=46.4公克。
→1份醣類食物含15公克醣,46.4÷15≒3,所以這瓶果汁約含有3份醣,表示喝完這瓶果汁等於吃了三顆柳丁的醣量哦!
學會從營養標示正確計算含醣量後,糖友們再根據醫療團隊的建議,與當餐可攝取的含醣食物份量進行替換,避免因為吃進太多醣導致餐後血糖過高哦!